——工业园区实施“新产业、新城市、新人才”战略解读
苏州工业园区作为中、新两国政府的合作项目,她的发展方向和精彩落笔往往都能展现出当下改革开放和转型升级的先导和示范效应。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在未来五年发展中,园区提出要以“新理念、新目标、新形态”为指导,积极实施“新产业、新城市、新人才”战略,一幅更加美好的发展蓝图如何绘就?对此,市社科联课题组作了专题调研。
园区“三新”发展战略引人注目。图为苏州市委党校2009级研究生班学员在独墅湖园区科教创新区展厅参观学习。
发展新产业:优化升级作为转型首选
【发展理念】近日,市社科联课题组人员在园区管委会听取了相关负责人的介绍,作为苏州经济发展的先导区,园区正加速从“园区制造”向“园区创造”转变,从“快速增长”向“包容性增长”转变。无论是过去五年,还是今后五年的发展,园区加快从外延扩展向内生增长、从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从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从制造业为主向“三二一结构”转变依旧是一个发展主导目标。
【个例示范】纳米产业是园区发展的重点之一,园区充分发挥它作为前沿学科的多领域、大跨度特点,将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生态环保等诸多被喻为撬动未来发展的金手指产业串联起来,实施“握指成拳”战略。在产业布局方面,园区提出“纳米技术产业三年双倍增”计划,将依托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国家纳米技术国际创新园以及全国首个专业化的纳米技术大学科技园等创新平台,大力发展纳米新材料、纳米光电子、纳米生物医药、微纳制造和纳米节能环保五大领域。在保障合作方面,园区将投入100亿元,带动社会投资500亿元,和美国、俄罗斯、新加坡、以色列等国家开展纳米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力争打造国际知名、中国第一的纳米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基地。
【规划展望】“十二五”,园区把产业优化升级作为转型发展的首要目标,加快落实制造业升级、服务业倍增、科技跨越计划,按照“3+5”产业规划——主导产业(电子信息制造、机械制造)将积极向高端化、规模化发展;现代服务业以金融产业为突破口,发挥服务贸易创新示范基地优势,重点培育金融、外包、文化、商贸物流、旅游会展等产业;新兴产业以纳米技术为引领,重点布局发展光电新能源、生物医药、融合通信、软件动漫游戏、生态环保五大新兴产业,力争到2015年末五大新兴产业产值达千亿级。
建设新城市: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
【发展理念】在园区科教创新区展厅,园区科技发展局副局长沈丽娟介绍说,园区的城市规划参照国际先进城市的理念,进一步向着“宜住”、“宜资”、“宜游”、“宜行”和“宜学”的城市功能和城市品位提升。现在的园区,如同一幅双面绣,一面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园区,另一面更是一座现代化、国际化、园林化的新城市。
【个例示范】课题组人员来到月亮湾市政综合管廊参观,工作人员介绍,这是江苏省首个共同管沟项目,总长约920米,集电力、供水、供冷、供热、通信等综合管线为一体,内设DN400给水管一根,DN700集中供冷两根,以及电力管线16孔、信息管线两层支架,沟内设置机电照明、通风、排水、监控、消防等设施,整个系统由控制中心集中控制。综合管廊是一种新型市政基础设施,使管线“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目标得以实现,项目在实现区域热电冷三联供、一次性能源梯级综合利用、形成循环经济的同时,实现了区域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避免了城市道路重复开挖与拉“拉链”现象。
【规划展望】未来五年,园区将进一步推动城市经济的快速繁荣。在城市布局上提出了“五个转型”和“3+2+3”的新发展格局。“五个转型”即由平面开发向立体开发转型,由单体设计向整体布局转型,由地下重基础设施、地上重城市建设向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转型,由区镇分散开发向无缝衔接转型,由服务产业、服务企业向服务市民、服务社会转型。“3+2+3”格局即努力打造金鸡湖金融商贸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阳澄湖生态养生区三大功能板块,沪宁高铁园区站和综合保税区两大枢纽节点,娄葑、唯亭和胜浦三大城市副中心。在城市功能上,园区提出以国际先进城市为标杆,打造更加现代化、信息化、生态化的东部新城在城市文化上,我们将丰富弘扬“借鉴、创新、圆融、共赢”的园区经验,塑造培育“多元包容、大气开放、精致和谐、充满活力”的开发区文化,不断提高城市软实力。
集聚新人才:抓好四个环节创设创业舞台
【发展理念】人才优势引领转型发展,园区始终突出人才先行战略,并努力营造“亲商亲民亲环境”的良好生活、生产和商务环境,吸引一大批高端人才纷至沓来。今后,园区继续突出“人才投入优先保证”这一理念,积极探索引进和培养人才的新模式。近年来园区每年新增大专以上人才2万名,人才总量居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首位。
【个例示范】沙湖创投中心位于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课题组人员在这里了解到,该中心由苏州创投集团牵头打造,引进海内外优质创投资本,为优秀中小企业、科技型企业高效发展提供投融资服务的重要平台。目前,该中心已累计为27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创投资本,为800多家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和贷款资金支持。投资企业中,11家已成功上市,3家过会;超过100家企业由海归团队创建,22位企业家成功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其中21位入选创业人才、占全国创业人才总数8%。
【规划展望】“十二五”期间,园区将把人才工作的重点放在“特”字上,关注特殊产业、特殊群体,实施特殊扶持,凸显“人才特区”的独特优势。为此,园区将重点抓住“四个环节”:一是“引”:制定“金鸡湖双百人才”计划和“纳星人才”计划,力争每年引进和培养各级创新创业领军人才200名、高技能领军人才200名,5年内硕士和高级职称以上高层次人才总量增长两倍。二是“育”:变“短板”为“亮点”,继续推进25平方公里的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建设,筹划建设桑田岛世界名校区,积极鼓励国内外高校在园区设立研究生院,鼓励高校根据园区产业发展的需要设立专业,搭建国内与国外高校跨国合作的平台桥梁。三是“留”:加大人才政策的磁吸效应,设有国内领先的人才专业服务体系,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和服务中心、培训管理中心、一站式服务中心、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优租房管理中心等,提供户口迁入、家属安置、子女入学、出入境便利、人民币汇兑、就医、住房等“绿色通道”。四是“扶”:继续完善打造以“孵化器+技术平台+产业基地”为模式的一条龙产业孵化体系,以国际科技园、生物纳米园、创意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为依托,为创业创新人才搭建一批公共技术平台和高校公共实验室。
在结束调研后的座谈会上,课题组人员认为,园区的“三新”建设立足实际,着眼未来,既有独立性,又相互关联。园区今年围绕“争先率先、聚焦转型、突出创新、改善民生”工作主线,在今后五年发展中将充分发挥好中新合作优势、产业基础优势、城市建设优势和体制机制优势,完全有能力成为开发区转型升级、建设创新型城市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排头兵。
(参加调研人员:市社科联课题组)
《苏州日报》2011年4月23日
记者 马玉林
全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苏州科技学院 王世文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新兴产业包括新技术产业化形成的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形成的产业和商业模式创新出现的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强调前瞻性、战略性、成长性,着眼于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引领带动能力,超前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重大意义。
“十二五”期间,经济结构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首要任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阶段性和区域性的特点。根据科技与经济发展趋势和国情实力,国务院 《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现阶段我国将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产业。
工业园区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之路值得期待。未来工业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实现跨越式发展。 “十二五”期间,园区将形成以纳米技术为引领,以光电新能源、生物医药、融合通信、软件动漫游戏、生态环保为重点的新兴产业格局。而根据“三年翻番”计划,2012年,园区新兴产业产值将达到2100亿元。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具有经济实力强、产业基础好和经验丰富的优势,也不应低估面临的难度。当然,促进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既需政府财税政策的支持,也需形成企业自主参与的机制。既需把科技创新作为中心环节,也需重视市场对技术产业化的作用。既需强调自主创新,也需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既需引导外资投向新兴产业,也需要推动新兴产业走出去。
确认新理念 建设新城市
□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 陈 忠
100多年前,霍华德在其传世之作《明日的田园城市》中指出,“城市一定要增长,但其增长要遵循如下原则——这种增长将不降低或破坏,而是永远有助于提高城市的社会机遇、美丽和方便。 ”建设一个兼具现代文明要素、传统文化底蕴、田园自然生态的城市,一个经济有活力、生活有秩序、生命有意义的城市,是人们对城市社会的重要理想。在许多人眼中,苏州工业园区十多年来的城市发展实践,其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对发展困境的不断克服、发展难题的不断破解,为人们理解什么是现实中的理想城市,如何从实际出来建设一个具体的理想城市,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具有多重意义、非常值得研究的实例。
有人认为,苏州工业园区的辉煌过去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更多的人则认为,苏州工业园区的今天在根本上靠的是苏州人开放、精明的发展态度,困境中敢于作为、善于作为,顺境中自加压力、永不停步的发展精神。明确新理念、汇集新人才、打造新城市,是苏州工业园区结合自身实际对“三区三城”战略的具体破题、具体展开、具体落实。 “十二五”期间,“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园区和国际化、现代化、信息化的创新型、生态型、幸福型新城区”这个目标的具体实施,将进一步提升苏州工业园区的综合能量级、整体发展层次、综合发展潜力及整体带动与辐射能力。
城市发展充满了辩证法,成就与困境往往辩证转化。过去的成就既是未来发展的良好基础,既可能成为进一步前行的包袱。建设一个好的城市或者说理想城市,需要先进的城市发展理念、合理的城市发展规划、可行的城市发展制度、坚实的城市发展行为以及难得的城市发展机遇的统一。在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发展资源与发展机遇日益均衡的今天,工业园区能否在未来城市发展中继续引领风潮,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能否真正形成符合城市发展规律与苏州本土文化特质的城市发展理念、城市发展制度,能否处理好城市经济、城市生活与城市意义的关系,能否真正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主动的关系,真正现实发展方式的深层转换。
以人才优先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市政府研究室 万智慧
牢固确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是苏州工业园区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动力源泉。
确立科学的人才工作理念。苏州工业园区将建设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首选地和智力经济特征明显的国际化人才高地,作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园区和国际化、现代化、信息化的创新型、生态型、幸福型新城区的不竭动力,“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投入是回报最大的投入”已经成为共识。
加强人才引进力度。 2007年开始实行的科技领军人才计划已经升级为 “金鸡湖双百人才计划”;人才投入已经由2007年的2500万元猛增到2010年的1亿元、2011年的2亿元,园区已经成为国内对创新人才扶持力度最大的区域之一;设立科技招商中心、建设人力资源网站、发展猎头服务、进行全国重点高校校园招聘、开展海外留学人才招聘,大力引进国内外研发机构、推进人才工作的社会化成为招才纳才的重要渠道。
提高人才内生能力。园区基础教育实现了均衡化、现代化、国际化、特色化,职业技术教育走在了全国前列,高技能人才培训、紧缺人才培训培养全面启动,科教创新区、桑田岛世界名校区相继设立,国内外一流高校、研究机构纷至沓来,高技能人才、高层次人才的自我培养能力显著增强。
优化良好发展环境。园区大力倡导尊重人才、尊重知识、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积极打造以“孵化器+公共技术平台+产业基地”为模式的一条龙产业孵化体系,努力建设覆盖人才创新创业各阶段的创业融资服务体系,致力构建自主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国内领先的人才专业服务体系与常态化的高端人才交流合作平台。
园区把人才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其综合发展指数继续位居全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位,连续两年名列 “中国城市最具竞争力开发区排行榜”首位。
《苏州日报》2011年4月23日